找到相关内容157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寻访圆仁法师的足迹(下)——阿南史代女士访谈

      总之,日本天台宗自最澄大师开创,至圆仁时比睿山的基础设施才逐步完备,在日本佛教界的地位才得以巩固。  此外,圆仁还著有《金刚顶经疏》7卷、《苏悉地经略疏》7卷、《法华入门观心绝对妙释》、《法华本...

    桑吉扎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3171408.html
  • 演慈法师:弥勒信仰概述(2)

    听者至众,其中十余人,系宿识者:即江西海会寺志善和尚、天台山融镜法师、岐山恒志公、百岁宫宝悟和尚、宝华山圣心和尚、读体律师、金山观心和尚,及紫柏尊者等。余合掌致敬,彼等指余坐东边头序第三空位。阿难尊者...

    演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5271698.html
  • 宴坐寂不动,大千入毫发-唐人宴坐诗析论

    「寂历」,但他提醒「心见境为非」,吾人心中所见,不管历任何境界,皆为虚妄,这当中正是禅法所在。前考达摩「壁观」便是凝心坚信,不随外缘,攀外境,所以禅者以「观心、治心、直心」为行持(注38),让意识层及...

    萧丽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2073060.html
  • 禅是生活的宗教——耕云先生在中国佛学院的讲演

      安祥禅是祖师禅的稀释   我刚刚讲了祖师禅,那么什么是安祥禅?为什么要提倡安祥禅?   首先,过去讲禅,五祖以前讲如来禅,讲观心,作日轮观、月轮观。六祖以后,行亦禅,坐亦禅,语默动静体安然,...

    何明乾 吴明纯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4073456.html
  • 刘逢军养生感悟100条

    中士养气,上士养心。看一个人也是一样,观相不如观气,观气不如观心。   31、心神不安,情性燥急,为致病致死之总因。故安心法,为卫生第一要诀。心可以主动一切。心定则气和,气和则血顺,血顺则精足而神旺...

    刘逢军

    |养生|防病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4/20235073469.html
  • 天台别教与唯识古学——智者大师的唯识观(之一)

     藏、通、别、圆四教的判释是智者判教系统的核心内容。它并不直接采自经论,其创造性的根源在于祖师的观心实践,具体来说,源于三观:  问曰:四教从何而起?  答曰:今明四教还从前所明三观而起,为成三观。初...

    刘朝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5273558.html
  • 四法印讲记(七)

    是最直接、最容易的,中间不隔一点点,一反观就知道。所以,不像了解器世界和身体的无常,自己分别心的无常最容易了知,以这个原因,四念住中的第三念住是观心无常。 本论前面有一句说:“实际上,无论外在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四法印|无常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5/16395573827.html
  • 白居易诗中庄禅合论之底蕴

    无是非,无取舍,无断常,无凡圣」正是庄子之齐是非、一死生的齐物观。禅宗之坐禅观心「无念」「无心」也与庄子之「隐几」「坐忘」「朝彻」相合,难怪白居易<病中诗十五首序>云:「余早栖心释梵,浪迹老庄,因...

    萧丽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174034.html
  • 从湛然《十不二门》论天台思想之发展演变

    的内容不外乎  因果及自他(若完整表达是指自行因果及化他能所),而此是架构于  四教五味来论述,但对教行之枢机的观心,在迹妙中只是略点托事附  法而已,或存或没。依湛然的看法,《法华玄义》是以教为正,...的指一念而为总。因此  ,可以看出仁岳对「总在一念」的解释,是就心性法体来明之,此不  同于知礼之看法。而此法体乃是即事而显,如仁岳释「观心乃是教行  枢机」之「观心」时,说道︰  ──────  (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574059.html
  • 学佛最初之决定

    宜无一刻,无一事,无一念,不凛凛然觉照观心,此才是正业。果能常常如是,久久成熟,习成自然,则观外境前来,无一丝一毫有价值处,不被境夺,心不流转,是名不惑。不惑则念念空净,自无贪嗔痴三毒之因,安有杀盗淫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4375526.html